春已至,花已開,3月31日,常石造船·2024岱山海岬半程馬拉松盛大開跑。
讓文物“活起來”、讓史料“會說話”、讓文脈“傳下去”。為了給跑者們加油打氣,也是為了讓跑者們感受岱山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本屆岱馬賽場上我們共設置了8個岱山非遺展演點。這些非遺展演不僅是向各地跑者們打開一扇了解海島文化的窗口,也是為了向大家展示岱山人民對海洋非遺保護、傳承、實踐和發(fā)展中的豐碩成果。
演出內(nèi)容 | 演出位置 |
舟山鑼鼓 | 1.2公里 |
小龍 | 7.4公里 |
漁嫂織網(wǎng) | 10.3公里 |
腰鼓 | 11.8公里 |
舞龍、舞獅 | 14.3公里 |
打蓮湘 | 16.2公里 |
腰鼓、大頭娃娃 | 18.2公里 |
馬燈舞 | 19.3公里 |
舟山鑼鼓
舟山鑼鼓是舟山市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流行于舟山的民間吹打類音樂,明清時期在定海一帶廣為流傳。最早起源于航海,船靠碼頭時用它來招徠客人,航行時用它來娛樂助興,遇霧時用它來傳遞信息。后來出現(xiàn)在民間鄉(xiāng)里的紅白喜事、廟會慶典及漁民祭海等活動中。
舟山鑼鼓樂器配制齊全,其中的兩大主奏樂器分別是由十三面鑼組成的排鑼和由五面鼓組成的排鼓,其演奏風格獨特,音量對比鮮明,音響色彩豐富。
打蓮湘
打蓮湘又稱“打連響”“銅鈿花棍”,是流行于岱山縣長涂島的一種民間舞蹈,至今已近兩百年的歷史,2022年被列入浙江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打蓮湘動作的風格特點是輕松活潑、自然灑脫、節(jié)奏明快,富有民間特色。過去長涂蓮湘多在正月出廟會或重大節(jié)日活動,與花燈、馬燈合隊表演。表演者手持蓮湘棒敲擊肩、背、腳、頭、臂、腰、腿等部位十四下,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表達喜悅之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漁嫂織網(wǎng)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保瑵O網(wǎng)是海邊漁民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從過去的天然麻線到現(xiàn)在的尼龍材質(zhì),從過去的手工漁網(wǎng),到現(xiàn)在的機械化生產(chǎn)的大型網(wǎng)具,漁網(wǎng)生產(chǎn)工藝的變革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那些傳統(tǒng)的手工漁網(wǎng)編織技藝已經(jīng)越來越少的被人們掌握,漁網(wǎng)編織技藝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伴著悠揚的漁歌聲,漁嫂們將身著節(jié)日盛裝,臉上洋溢著笑容,把幸福美好織進豐收的漁網(wǎng)里。
腰鼓
腰鼓起源于古代的戰(zhàn)鼓,如今已成為歡度佳節(jié),祝愿豐收的喜慶腰鼓。
腰鼓表演熱情奔放、歡樂沸騰、鼓聲鏗鏘有力,表演動作有天女散花、鳳凰點頭、弓步擺蕩、織女穿梭、扭腰點步、三聲炮響、提步三進、鷂子翻身、舒臂抬腿、踩蓮旋轉(zhuǎn)、左右獻眉、乘風破浪等。
馬燈舞
馬燈舞是一種流傳甚廣的民間舞蹈,是岱山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馬燈表演稱為“軋陣”,有“梅花陣”“對子陣”“十字陣”等形式,有鼓、鑼、鈸、小鑼、長號等樂隊伴奏。
一般由20多個人組成,分成兩組,各有一個成年男性帶頭,手擎一面長形彩牌,上寫著“風調(diào)雨順、天下太平”等吉祥字句,俗稱“門槍”,后面跟著的是馬童,馬分前、后半身,人在中間,看似騎在馬上。
舞龍
岱山倚山而建、傍水而居,岱山人民以海為家、篤信龍王,請龍王、祭龍王的習俗千百年來代代相傳,舞龍也成為岱山海島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在民間喜慶活動中總有它舞動的身影,是岱山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舞龍表演分請龍、出龍、舞龍和送龍,動作具有圓曲、翻滾、絞纏、穿插、竄躍等特征。舞龍音樂一般都用鑼、鼓等4人打擊樂伴奏。
3月31日,“非”凡萬物,岱馬“岱”你看非遺~
部分圖片來源:岱山旅游